Home >  > 简单的交易策略二

简单的交易策略二

有的。

举个我用过的例子。

取一根均线,日线收盘价上破后只允许做多。下破后只允许做空。

买点是价格来的,

比如单根K线

最高点超过前N根,就买入;

止损
用前低点以及atr确认;

止盈

由止损额度,以及本周期前高点,以及较大周期的前高点,来确认。

然后设定一个时间,时间到了没有触发止损或者止盈也退出。

退出后如果趋势还在延续,则经过回调,再次符合买点时候,继续进。

资金管理

是单次的止损额度是总资金的0.5%,倒推仓位。

不加仓。

至于如何选择品种,笨办法,跟踪70-100个品种。不断的剔除不符合的品种,加入符合的。

基本框架就是这样的,还需要自己总结归纳买入和卖出时的几种分型。

用某些品种,某2年,某个周期的数据回测:成功率最低的是61%。也有高于90%的品种。

(这里用的盈亏比是1:1-1:1.5,实盘后就发现回测和实盘存在差距。也认知到控制回撤的意义和技巧。)

后来就投入实盘了,因为还有主业,所以用的是日线周期。

后来熟练了之后,发现1小时周期也用的顺手了,攻防平衡,更适合自己。

同时这套系统也有大幅度提高和优化(说简化更贴切,在外人看来是简化,其实是几个动作可以并入到一个动作中去)。再说直白点,就好比厨师烧菜,一开始规规矩矩,盐放左手边,醋放右手边。熟练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设计自己的调味品摆放动线,提高效率。也发现炒基本都是一样的逻辑,炖又是一套相近的逻辑,那么不同的食材也可以基本归类处理方法了。品种的发育种类,处理方法,大致也可以分类的。流程设计好了,动作不熟练,就拿小份试。

很多人就喜欢模仿这一套外在的东西,认为这些是圣杯。认为高手用的菜刀,锅铲,调味品(交易系统)是圣杯。如果不纠正这套逻辑,那么在错误的方向上再努力也是非常低效的。

原本还会考虑抵扣价,来提前判断均线的拐头。

后面实盘多了,也简化掉了。

因为我也在不断的进步和迭代。

就光是这样,其中的应变情况就非常多的。

外人看来好像就是一根均线上多下空,内行才能看出门道。

说个比方,交易系统就如同穿越火线里的枪,

不是要多华丽,多复杂就好。

高手用一把M4也可以胜率很高的,难道M4是圣杯吗?

高手还没看见敌人,就对着那个点位,习惯性射了几枪。刚好爆了敌人的头。

交易也是如此。熟手习惯性的用小止损,在他熟悉的位置试探一下行情。

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枪,雷神也好,普通M4也好;

不管他用的是什么系统,单均线系统,裸K系统;

那个位置他都要去试探。就算没收割到人头,他也能推测,敌人没有走那条路线,那么他就要转战其他路线,或者防备背后敌人偷袭了。

这种攻防策略,然后不断的推理,缩小敌方的行动范围,脑子里的运算已经一大堆了。

在外人看来,他就还在用一把简简单单的M4。

然后依葫芦画瓢,也用单均线,也用裸K,但是动作流程,熟练度,应对经验,思考的逻辑流程,都不知道。那怎么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呢。

两者的区别在于缺少千锤百炼的练习,有章法的应对策略,有效的刻意训练。

交易动作的流程要形成肌肉反应,这里要严格遵守纪律,一板一眼,比如露头只能打一枪,打不中一定要撤。

交易经验要非常丰富。

脑子要包容,灵活。敌人也非常聪明,也会反侦破你,你的止损,止盈,也会被敌人摸透,还不知道变通,认死理,读死书,只知其一。

比如说喜欢一个位置用狙击枪蹲守。开始几局,收获不少。但是对面的人知道了这个策略,反过来伏击我,我还傻傻地坚持继续在那送人头吗?

大部分人都知道前低位置止损,次低级别趋势反转止损,所以有了2B结构,破底翻。

各周期共振,突破前高前低,买盘众多,所以插针,先扫止损,再拉。

不都一样吗?

大家都被教育要追逐趋势,龙头战法,价值投资。

不是说这些理论不好。而是这些只是理论,前人总结的一种框架。

现在,更多的只是用来打窝的。

其实,再简单点,追一根K也够吃了。

交易,我认为也是为了赎回我们时间的一种手段而已。

不要妖魔化,也不要神圣化。

耐心的完成一次次标准动作,或许,反而会走的更远些。

眼睛不要盯着那些天赋型选手,扎扎实实的完成自己模式内的动作,就好比路边的小饭店,其实也能赚的有滋有味,不一定非要立志做五星级大饭店,成为一方游资才是快活。

而我的目标,连小饭店都不做,做个好吃的煎饼摊就行了 。

知足少欲,会更容易轻松安定一些。

根据自己脾气,选择一套系统类型,然后制定训练计划,坚持不懈的练习,在练习过程中,总结自己的经验,也会观察到很多落地的细节。也在积累自己的信心。最终会形成带有自己特色的打法的。走到这一步未必会大富大贵,但好歹存活几率大大提升了。最重要的是,以后的每一局实盘,你学会了如何有意识的复盘,分析这些战斗数据,再有意识的针对性训练了。也不会盲从别人了。也开始看懂高手了,开始能够分辨谁是真正的高手了,看他们的交割单都能收获满满,就如同棋士可以复盘高手的棋谱了。进步速度也会加快的。

不要指望别人,就算别人可以稳定盈利了,但是能当上运动员不代表着他也可以当教练。

同时,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利有弊,阴阳互抱。

以为有明师指导就是幸运吗?

未必。翻开历史,死在思维定式,不与时俱进,和个人崇拜的人也不计其数的。

其实,明理之后,人人,事事都是在指点我们。

比如我做实业的经验教训,让我在交易上有一个深刻体会:

赚了钱要不断出金。

总结:

系统可以有多简单,两句话:量变形成质变。实践出真知。

不断的学习吸收,不断的思考,不断的实践反馈,凝练出自己的人生哲学。

构建自己的处世系统,应用到工作中,学习中,烧饭中,打扫中,交易中......

明白了这个逻辑之后,自己去设计,去练就好了。

我不留任何联系方式的,有缘,能看懂的也是交易者自身的缘故:自己已经花功夫吃了6个馒头了。

要相信和感谢的人始终是坚持不懈,谨慎,勇敢,开放,包容的自己。

祝愿大家都不断提升~

4-27 继续写一点,请亲们觉得有用就点点赞吧

本来我打了一大堆文字的,后来删除了,表达的不到位,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。

买课,买教程,跟老师,跟大V,私募产品......我都干过,花的学费绝对不低了。

甚至我家里也有科班做股票做大的前辈。和我也交情甚好,我价值投资类的认知,一开始都是受他影响的。

一路肉身淌坑的教训是:

人唯有自渡。任何人,任何神祇都无法取代你自身的努力过程。

系统一开始也要简单,是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:好练习。

一开始的简单,和交易水平质的飞跃之后的简单,是不一样的。

一开始的简单,是为了容易执行,和你其他的事情兼容度更高。

不要以为一根均线上多下空这么简单的策略,执行起来就不难。

举个例子,

一根均线上多下空,每天做一笔,连续做100天。(这种系统,这个练习强度太低了,只是举例。或者实盘练习可以这样,收盘后回测,复盘的强度要远远大于这个标准才行。)

其难度,我个人感觉接近于”用130-150的心率慢跑半小时,连续100天”

很多人要说了,这有啥难的?

你可以实际试试看。我是试过的。

虽然现在马拉松很火,参加的人很多,但实际上,一个家庭中,可以连续不断跑完10公里的成员有多少。可以问一下。速度再慢也算,只要是跑,不是走。

实际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比例,整体比例是万分之1.8,我相信交易成材率也在这个范围,甚至更低。

有人要说了,这么简单粗糙的策略,胜率很低啊。

胜率低是有多低呢。40%?30%?你回测过没有,实盘过没有,次数是多少。对k线攻防这根均线的表现类型,归纳过多少种。

如果胜率真的实盘下来只有40%,那么反过来操作,胜率是不是就是60%了呢?如果不是60%,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。复盘过没有。

说白了,不是说交易系统不能复杂,

而是一开始,

绝大多数的人,不具备执行难度稍高系统的能力。

更别说,人不是生活在空气中,一开始启动的难度是很大的。

这句话什么意思?就是一开始要兼顾到家庭,生活,主业,锻炼,学习...等等各人的因缘

花在交易上的精力和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。要考虑到这点,来构建系统。

富裕到一定阶段,你可以请保姆,请助理,请人来节省你的大把时间和精力,这样人才有更大的余裕来腾挪。而一开始往往交易者是无法把生活中的这些琐事隔绝开的,需要自己工作养家,需要自己做家务,需要自己买菜烧饭,需要各种应酬。

拿我来举例,我有主业,我有家庭,

如果想拿交易作为副业,锻炼成我的第二项生存技能,

那么我得平衡好自己应尽的家庭和社会责任,计算好我能承受的风险,精准自己的目标。

每天我需要主业上面8小时,买菜烧饭,遛狗散步,锻炼学习,一个月可能还要出差1-2天,一季度可能要出差一次大的,5-7天那种。(其实交易和实业底层是一样的,要对手盘,要流动性,要考量变现难度。以此三围考量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。而这些,如果没有前人指点,比如说父母吃过教训,然后把经验传授到下一代,那么就要亲自去趟,还要侥幸能够存活下来。一代目和二代目的难度差距不是一星半点。而大部分交易者,其实存活下来的难度,相当于为自己开天辟地的一代目。要求学习的强度,耐心,坚韧,知止其实是更高的,而悖论就是这些品质的培养,却往往是一代目培养二代目更容易。所以原生家庭薄弱的人,只能更苟着发育,把资金管理放到第一位,因为势必要孤身入局拿经验的,又没靠山,只能用更谨慎的资金管理,相当于多给自己几条命,多几辈子轮回的经验。)

在此基础上,我得想现阶段,我适合选择什么样的游戏中的武器,什么样的钓具,想钓什么样的目标鱼群呢(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),我的能力边界在哪(比如说我现在能力是全力跑3公里,那么考虑到每天需要相对稳定,持续的训练,我只能选择每天1-1.5公里的训练量。有一次深蹲我成功蹲了自身体重70KG,信心爆棚,紧接着就蹲了75kg,腰伤了,休息了3个月。3个月按照计划应该训练36次,就简单来算每次容量10000KG,我就少训练了36万KG容量。还耽误3个月时间。交易也是如此的,一开始不按模式止损是毒,经验老道了等模式才止损也是毒,吃到模式外的盈利以为是自己功力,那就是猛毒中的猛毒。循序渐进,稳扎稳打,通盘无妙手我认为才是更稳定生存的策略。)

我总不能选择一个需要整天盯盘的手法吧。

一年10倍我也想。是1000万的一年十倍吗?不是。

菜市场一个煎饼果子摊位,我毛估估,总投入两三万。一年10倍稳稳当当。(至少这个摊主,做到了。我是熟客,和摊主交流过,还是摊主不想露富说的数字)

手法有多复杂吗?我经常去买,我自信花个半天时间练练,我也会。

配料多珍贵吗?王中王火腿肠,里脊肉,油条,生菜。

只做到中午就收摊了,以前做到9点以后就收摊了。

下午在家带带小孩,打打麻将。

这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交易系统。

为什么要说相对稳定?因为收入这块他是稳定了,但是也辛苦的,长年雷打不动的作息,是靠蚂蚁搬家和勤劳的系统。身体不能出差错,积劳成疾,是这个系统的隐患之一。

赚到点小钱之后,如果不想吃这个苦,受这个约束,系统也运行不下去。

但是摊主坚持下来了,几十年如一日的规律作息(这个才是优势,这个就是阳谋,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),财富也累积到买了本地富人区的大house(大几百万)。

试问,多少做交易的,最终可以从市场中带走比这个摊主更多的钱?更别说投入的本钱多的多了。

我经常早锻炼完了,啃着他家的饼子,然后一边想着这个问题。

再说他也是交易啊,只是固定了盈利额度的手法而已嘛。

于是我也放平心态,就用几十万的账户练,每天也在市场里开摊饼摊,盈亏不会造成我的情绪大幅波动,也安心睡得着觉。同时也有了大把时间去复盘回测,去学习,去锻炼,去生活,去照顾家庭。反而,交易水平自我感觉有了质的飞跃。现在每天一个摊饼500,1000,往后再熟练了,一个摊饼3000,都赶得上本地平均工资一个月了。

人性都想要轻松,要捷径,要暴富,要博弈优势,要圣杯,要复杂,要更深的因子。

这些其实都接近于随机奖励,会大大的刺激人的赌性的。

不是要反人性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吗?

道理不都懂的吗。

但实际落地执行,坚持住,那其实就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了。

PS:所以我觉得交易容易成功的,是在其他领域,经历过系统训练,已经得到结果的人。

比如说军人,电竞选手,勤老的农民,健身选手,长跑选手......

也可以反推,交易已经上岸的真高手,大概率是以维护稳定状态的姿态在生活。

比如说规律锻炼(尤其是长跑,定期撸铁),生活里会尽量避免造成情绪大波动的行为。

更精确一点,这种是搬砖交易手类型,并不代表存活下去一定要遵循这套生存策略。

交易也如同森林,里面的生态也是千姿百态的,羊有羊的活法,食蚁兽有食蚁兽的活法,狼有狼的活法。

找到自己在这个生态中现阶段的定位,练习相匹配的策略。

市面上大部分是吃羊的狼,在教羊。

半真半假的掺和着把战法吐露给你,然后永远比你领先一步,把筹码倒给你。(比如说某些T+1的森林),然后说你根器不行,天赋不行。

你尽信拿你当对手盘的人的观念,理论,又如何能逃脱被他们宰割的命运呢?

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,宗教也一样。早点认清。

扎扎实实的练习,给自己,给家人,赢取一个体面,自足的生活。

祝愿我们都不断提升。

百味:
[赞],结合我这个问题下的回答,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就呈现出来了。有心人自己调试,回测,模仿,吸收,迭代就行了。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8378495

暧昧帖

本文暂无标签